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心得:愛瑞克·先德沃爾《可以真實感受的愛》


讀本:愛瑞克·先德沃爾可以真實感受的愛》
撰寫:湯炳超



關於本書:
瑞典自1942年起於小學實施自願性的性教育,1945年編印第一本性教育教師手冊,1955年開始更於中小學全面實施強制性的性教育,本書即為1996年出版提供給學校教師參考使用、有關性教育的最新版手冊。

本書引用許多兒童及青少年的實際生活案例,並以青少年的經驗及問題做為基礎,以全新的角度探討性與親密關係的議題,釐清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

教導性與親密關係是所有老師共同的責任,視野寬廣、努力已達半世紀之久的瑞典性教育,相信對正在起步的台灣性教育應會帶來莫大的啟發。


從瑞典的性別多元教育到台灣的性平教育事件:

本書是由瑞典國家教育部便給瑞典學校教育使用的圈套參考教材,這本書出版是為了提供一個全面了解目前性教育現況的機會,另一點就是思考如何在性教育未來的發展與實踐提出建議。本書強調教師的角色——那就是引導者,引導學生在生活上如何讓與自己、其他人的身體做親密的接觸、探索。比起其他的教學領域,性教育對學生影響更為重要,因為那是關係著目前的生活現實、人生的規劃與影響。

在性別多元的世界,我們不能阻止學生面對各種性與性別的議題,因此如何在課堂上討論,讓學生學習成長與面對性別議題顯得非常重要。以同性戀為例,本書有舉例如何引導學生去談論這個議題,方法就是讓學生用「同性戀」來聯想,然後在同學提出他們的聯想時,身為主持人的老師就要分辨差異,呈現同性戀的多樣性,避免偏見加深。而其中更要注意的是,課堂上就有學生認為自己是同性戀,但還不敢出櫃。書中提出的另一個例子就是讓學生寫信,讓他們受到一封來自好友告白的信,要他們執筆回信,想像如何處理朋友的告白?要怎麼回應?包容?排斥?讓學生在寫信時體會到種種可能,設身處地去思考弱勢的處境。

在新的學年,台灣教育部原定會推出新的性平教育課綱,可是在真愛聯盟的抨擊下,教育部修改了課綱中所謂「不妥」的字眼,也停止發放引起爭議的教師資源手冊。本讀書會成員在討論近期真愛聯盟事件時,發現發現家長一直都很擔心「這麼早教會不會讓孩子混淆自己的性向?」、「教材內容太露骨,鼓吹性解放,教壞孩子!」。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整件事情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

真愛聯盟提出的教材可說是虛構的,但他們卻以此誤導民眾,引起恐慌。實情是教育部在九年一貫的性別平等議題課綱,同志只是其中一部分的議題,在國小五、六年級落實的部分是認識多元的性取向。所謂的教材則是拼湊而成,如果我們檢視其原文出處,就會發現這些資料是提供給老師的參考手冊,讓老師更能掌握同志文化。如果老師面對同志學生來求助,當他有全面地了解的時候才能真正幫助學生,而非照本宣科地灌輸。而且原文也並非像真愛聯盟描述那樣的可怕,我們需要對照上下文的脈絡去了解,不能單憑幾句覺得有問題便大加鞭笞。原本立意良好的性別平等教育,已被有心人士操弄成鼓吹性開放的教育,在立委的聲聲質問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更是誤導一般民眾產生偏見。

我們都知道應該營造性別友善的校園,要推行性別平等教育。可是性別平等教育不能等社會大眾有共識才能全面實行,我們需要的是更多人參與討論,全面了解性別議題,而非片面誤解,這樣才能夠建立性別友善的空間。

讀書會成員在討論時,一致認為如果我們杜絕知識,教育出來的下一代也仍會是一群不尊重差異、或漠視差異、或更不敢接受與承認自己差異的鋼板模型小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