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心得:謝文宜《衣櫃裡的親密關係:台灣同志伴侶關係研究》


讀本:謝文宜《衣櫃裡的親密關係:台灣同志伴侶關係研究》
撰寫:張之維



一、作者簡介:
謝文宜美國普渡大學家庭研究碩士及博士,美國普渡大學婚姻與家族治療碩士,具有PREPARE/ENRICH婚前/婚後成長課程訓練師、EMDR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 Reprocessing)治療師、國際知見心理學訓練師、台灣諮商心理師等資格,現任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主要聚焦於親密關係相關研究,長期關注婚姻與家族治療及訓練、心理創傷治療,以及婚前準備(及新婚)、夫妻成長團體、同志伴侶關係等相關議題。

二、內容簡介:
二十一世紀,台灣社會戀愛及伴侶型態正積極朝多元化發展,法律與政策的性別概念擴大,納入性傾向的修訂,鬆開了男女配對的婚姻形式。自此,關注不同性傾向與非異性戀伴侶關係,已然成為目前婚姻、家庭研究及諮商輔導工作的新興焦點。
本書作者謝文宜歷時五年,透過深入訪談的質化研究與量化分析,提供台灣同志伴侶親密關係歷程最深刻的本土化經驗。在深度訪談部分,有鑑於親密關係是由伴侶雙方共同建立,因而給予同志關係中的伴侶雙方同等的發聲機會,以瞭解雙方對於關係經營的主觀詮釋與意義,進而分析國內同志伴侶從相識、相知、相戀到彼此承諾、互許終身的動態歷程及其意涵。

本書不僅呈現同志伴侶主觀的生活經驗及豐富的交往歷程,更進一步澄清、瞭解同志伴侶關係組合與關係維繫方式。

三、心得:
同志伴侶親密關係建立與異性戀者最大的差異,礙於未能以外在生理性別差異做為伴侶身分的辨識。因此有別於異性戀者直接從自己生活中可接觸的場合、相處的環境尋找伴侶,同性戀者因無法直接辨別對方是否為同性戀者身分,所以須透過同性戀者組織的社群展開互動。但異性戀者與同性戀者都是期望在感情生活中,藉由相處形成相互支持的親密關係,因為這是身為人的基本需求。 

同性戀者要進入伴侶的親密關係,如前所述,首先在尋找伴侶時,就已經是困難重重。同性戀者多半須從同志族群的交友環境結識伴侶,如一些同志常做的休閒活動三溫暖、健身房,乃至同志酒吧,以及從一些同志社團或網際網路獲得更多元的管道去結交伴侶。其中網際網路高度的匿名性,增加同志結交朋友的自由度。但同性戀者尋找伴侶的方式其實相較於異性戀者仍是困難得多,這同時也顯示出同志所承受的社會壓力,為了減少在異性戀空間中身分辨識的困境,進而須將相遇地下化的處境。也因而當進入伴侶關係時,在伴侶關係的維持中,兩人的互動及溝通更顯重要。倘若在關係中有衝突,未能妥善處理,而增加關係經營的困難,則會進一步影響感情的穩定。

而同志伴侶關係衝突的原因,大多是原生家庭與外在社會壓力造成,伴侶間於是容易產生不安與焦慮。而這一切最根本性的問題即在於社會偏見的普遍存在,以及絲毫沒有法律保障的邊緣身分所致。同性戀者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可說是阻礙重重,而唯有在消弭社會偏見以及正式立法保障的那日到來,同志們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