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心得: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


讀本: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
撰寫:湯子慧
 


簡介:
空間是身體的延伸、自我認同的象徵,更是社會文化與政治權力的角力場。為了保護青少年,就該實施青少年宵禁?我們要讓孩子在什麼樣的校園空間中學習成長? 馬路的設計為汽車族而服務,行人理應辛苦的上天橋下地下道?同志的愛情理應隱身於公共舞台之後?家園的意義……許多既久成俗的空間規則,其實值得我們重新審視。回到個人身體與環境的實踐,其實每個人都有能力創造與改造空間,在我們認識空間的同時應該嘗試去改善空間,讓空間更適合我們的行動與想像。從周圍的環 境做起,改善家庭中的個人空間、消除都市中黑暗危險的死角、創造社區中鄰居聚集相互學習的空間角落,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俗民建築師。改變每日生活空間的行動 本身,就是賦予自己界定自我的機會,形塑我們的空間就是在形塑我們的未來。《空間就是權力》一書中,對空間的體驗也就著墨許多互動和參與的實驗,包括在〈彩虹的國度〉所描述的同志空間,便是以雙向對話的角度看待創造同性戀空間的問題,而不是從單一視野陳述他個人的觀點。


心得:
空間與權力是息息相關的。這是《空間就是權》此書唯一的論點。空間是形而下的,是具體的看得見;然而權利卻是真實存在卻沒有實體的一個「東西」,猶如「看不見的手」。二二八公園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它過去是清朝帝國的信仰中心、日本殖民時期城內的教化公園,到戰後成為首都特區的禁忌綠地,現在又以過去的禁忌命名,改為二二八和平公園。這一連串的演變,就是那「看不見的手」在作怪。將一個空間從信仰中心演變成殖民者宣導教化的空間,再演變成紀念過往血腥慘案的空間。

然而,在人民集體歷史的書寫新公園呈現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對於新公園,讀書會成員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白先勇《孽子》中那個「黑暗的國度」那些受到社會異性戀霸權龐大壓力下的孽子們,在黑夜時尋求情慾認同的場所;然後是這幾年台灣持續舉辦的同志遊行,酷兒們在遊行當天聚集在公園周圍,準備為瓦解社會對同志的壓迫而努力的聚集場地。空間因為不同的詮釋態度以及不同的權利關係,而展現出不同的意義。
  
公共廁所也是展現空間既是權力的一個地方。男廁女廁在比例上是對等的,可是設計者與掌控空間的權力者,卻忽視女廁外永遠大排長龍的情況,並沒有針對這一狀況作出任何改善。有讀書會成員指出,她曾經在2010年參加由臺灣大學主辦的「酷兒漂浪國際研討會」。主辦單位就在會場設立無性別廁所,讓生理性別的男生女生、跨性別者,都有自由上廁所的空間。雖然在會場既有的空間(男廁女廁)無法更改,然而主辦單位仍有權利將外頭性別標誌移除,更換成無性別標誌。這一舉動獲得讀書會成員大力讚賞,然而另一位讀書會成員卻指出,這也能從中看到空間與權力的關係。因為該主辦單位在得到權力之後,就對空間進行了更改。由此可見,空間與權力是無時無刻存在在我們之間,連我們的住家也不例外。

一般的住家格局大部分有主臥室、小孩房等特殊房間的安排,這是建築師對的空間想像所產生的結果,但也牽涉了對異性戀家庭的文化想像。把家庭設想為有父母親和小孩兩代的核心家庭。可是,在這種主流想像下其他家庭類型,如單身主義者、同學貸屋共居等,就會發覺這種住家格局並不適用,使得居住者必須修改或只能適應。

《空間就是權力》的書名雖然看起來硬邦邦的,可是看完了全書後卻會發現,作者是如何用心在思索空間的存在和發展,而且從思索的過程中也動了關懷了人文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