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0.03.17
時間:5.00pm-7.00pm
地點:學生活動中心 R8306
讀本:維金尼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臺北:志文出版社),2006年3月。
維金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 1882~1941) 是英國小說家、散文家及文學評論家。她以其作品風格細緻微妙見長,並奠定女性主義文學及現代文學雛形。由於天性敏感,十三歲喪母之慟所帶來的精神創傷延續了她的一生,影響創作甚巨:在寫完長篇小說時,她總會寫一些文章來釋放強大而窒息的焦慮,即是其中之一。但終因長期為憂鬱症所苦,於六十歲投水而死。吳爾夫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小說家,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其作品有:《波浪》、《日與夜》、《遠航》、《燈塔行》、《歐蘭朵》等數十本。吳爾芙在本書為一些女性作家鼓舞,舉例如珍‧奧斯汀那樣,隱瞞著家人而創出曠世鉅著的女性,幾乎可算是奇蹟;日本的紫式部擁有不須倚靠男性的生活,創作出世界上最早的小說,這些都是早期女性作家的代表。
吳爾芙從「女性書寫」角度出發,看到男女地位的不同,成為女性主義的先驅者。也許有人質疑吳爾芙所描寫的女性,是屬較上層社會的女性,無法看到她對下層女性的關注。但這也許是因為她必須先從自身經驗出發,才能真正觀察到社會對女性的種種偏見與歧視。而事實上,吳爾芙在舉前述女作家的例子時,她所提出的卻是所有女性都會碰到的狀況,如在傳統觀念中的女性,僅擁有處於婚姻關係中的附屬地位,要處理所有瑣碎的家務,要養育孩子,要輔佐丈夫等等,因此不論是上層社會或下層社會女性都沒有屬於自己的主體地位。
以上所述,在歷經了八十年後的今日或稍有改善,但一些加諸女性的「任務」或「期待」,則似乎仍不見有多大的轉變。以台灣為例,我們可看到上一代的女性她們身處社會中較低下的位置,然而在這一代女性,卻是在追尋自己主體地位的同時,仍無法擺脫傳統觀念裡所賦予女性的定位,因此女性往往要陷入壓力更大的「蠟燭兩頭燒」狀況。
台灣女性的地位真的提高了嗎?女性主義還需要再討論嗎?這是這次讀書會延伸探討的部分。吳爾芙在八十年前探討了女性要做為一個作家所面臨的侷限與不平等,而在女性都已普遍投入社會職場的現今,卻仍可看到男女兩性的地位不均。
在這個媒體發達、商業掛帥的時代,媒體對女性形象的塑造,佔有不可輕忽的力量,「show girl」這個新興職業的產生即是一例。在一個以男性為主的科技產業裡,「暴露女性」成為一個3C產品展覽的「附加物」——若片面從商業行銷角度來看,這只是一種促銷方式罷了。但我們必須深思的是這樣的促銷模式的思考邏輯是如何衍生?為什麼買3C產品的客戶需要有「暴露女性」在旁服務?原因就是在這個由大部分男性所把持的產業與商場,以男性審美角度出發,做出這樣的促銷策略。而可怕的是當這樣的價值判斷經由媒體的鼓吹,成為一種社會的普遍價值、普遍審美觀,也就在無形中悄悄植入人們的思維(正確來說應該是「不經思考而來的直覺判斷」),這便是「刻板印象」的來源,女性必須在某種「審美基準」下「被觀看」,男性如此認為,連女性自身也如此認為。所以有各種使胸部看起來如何高聳、如何碩大、線條如何拉長的商品相繼出籠,並且要用尺碼來細細度量。女人最好都如「尤物」,這個詞實已暴露男性視女性如「物」的心態。在這同時,女人的智識也就相對顯得不那麼重要,於是男人可以因此貶低女人,女人也毋須費心在智識上的成長,她努力的方向是胸部成長。女性也許可以聲稱我用我的美麗獲得利益,這沒什麼不對,但這樣的價值觀深植之後,衍生的結果就是女人的本錢就只剩下青春、以及如此膚淺的肉體的美麗,而當這一切消失後,女人就如枯萎的花不值一顧。如果女人對智識、能力的培養都不能有所增長,女人自甘一直成為「被觀看」之物,女人如何能奢言與男人平起平坐?如何要在這社會佔有與男性相等的地位、以及與男性相當的職場競爭力?我們在現今的科技產業看到仍有非常懸殊的性別比例,即可得到證明。(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僅是少數中的特例)
女性主義的發展至今仍是半吊子,雖不可諱言,在職場上已有許多菁英女性達到與男性的平等地位,但以普遍社會狀況來看,女性地位仍是與男性地位有所差距,而最最可怕的是女性自身的習以為常——男性對政經、社會、價值判斷的壟斷。
觀看美好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審美的判斷只能停留在提供視覺表層的快感,這樣的美就只能是短暫而表淺的美。一個老婦飽經風霜的皺紋與年輕女子用各種如鋼圈、矽膠……以使胸部高高拱起而擠出的乳溝,同樣是「線條」,為什麼前者被不屑一顧,後者卻會如此被「推崇」?這樣的審美基準究竟如何被建立?是男性、尤其是女性自身,都該進一步深思之處。
女性已擁有「自己的房間」了嗎?或那個房間還是由男性所建構的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