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我在元智】專欄:性解放?

作者:明越



近來一部名為「性解放風暴即將襲台」的影片被廣泛流傳,片中剪接了本次同志遊行中一些比較聳動的口號、標語,並連結到多元成家的議題上。影片中表示,若多元成家方案推行後,台灣將變成性解放的國度。誠然,台灣同志遊行中不少人裸露上身,舉牌上的標語離不開性,呼喊的口號一直提到生殖器。在極為注重表面禮儀的東方社會,同志遊行的誇張行徑確實讓人不禁皺眉頭。

我們的社會很注重所謂的禮儀、禮貌,不能接受比較赤裸裸的批評、不能忍受性相關的詞彙出自嘴裡。人體上的器官大多有正名,但是性器官卻會在言談之間出現另一個名字,例如「鳥鳥」、「咪咪」;女生每個月經歷的月經,則美其名曰「親戚來訪」。談論時說出性器官正確的名字好像成了很不禮貌的事,彷彿性是很骯髒、污穢的。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與自己或別人的身體親密相伴,性正是其中一部分。但何以我們恐懼談性?「性」真的有那麼禁忌嗎?是否接觸性,就等於打開了潘多拉的寶盒?當我們一味害怕談性,終究只是讓性蒙上一層烏紗,永遠都看不透,對於性也會一知半解。我們應該正面討論性,讓性器官的正確名字從我們口中說出來。談性不會形成我們想像的「性解放」,但不談終究無法全面認識。

因此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性教育,性教育不能只是談守貞,也要談各種各樣的性別、性傾向、性實踐等。過去的人們在跌跌撞撞中成長,今後的孩子何必走回舊路?再說如今資訊發達,孩子們知道的事情比家長還要多。如果我們不在教育中好好引導同學去討論性這個議題,難道任由他們接受似是而非的資訊?與其處處防備,不如好好引導,學生不是溫室的花朵。

但顯然的,很多人似乎假設校園是很純潔無比的,所以不能出現「性」這麼污穢、骯髒的東西。於是考卷上的一句「雞脫光光」,就讓家長大呼小叫;當衛教人員在大學校園分發保險套做愛滋宣導時,就被指為鼓勵學生發生性行為。前年的真愛聯盟事件上,在性別平等教師參考手冊中只是出現了「BDSM」、「墮胎」、「同性戀」等字眼,就被保守師長大肆批評。但這幾本手冊只是讓教師參考用,不會發放給學生。而且手冊上出現這些字眼,就代表性解放?會誤導學生?我們應該翻閱一下原文,看看文章是怎麼去處理這些議題的。我不認為教師參考手冊就必須去除這些敏感字眼,畢竟教師要對性別議題有基本了解,不能只知道檯面上的部分。多了解一些,就有多一份能力引導學生,參考手冊就只是一本「字典」,教師怎麼會全都教給學生呢? 透過老師適當的引導,同學更能辨別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

教導性教育、正面討論性,並不會直接形成所謂的「性解放」現象。那只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性,所以過度產生的恐懼。說到性解放,一般人馬上想到的就是雜交多P之類的。但實際上「性解放」的正確定義有二,第一個是「性的理性啟蒙除魅」,其二為「性的民主平等正義」。前者是強調讓性從宗教、傳統、忌諱中解放出來,進入公共討論。性道德的討論也能擺脫宗教、傳統教條的束縛,展現多元。後者則是爭取性正義與性平等,也就是說人們不應該因為性的因素而遭到壓迫或歧視,也不應該因為自身的sexuality(如性偏好、性取向、性生活方式、性實踐、性身分)而造成在經濟、政治、社會地位、文化等處於不平等的地位。

我們不必為「性解放」這三個字而產生不必要的幻想,相反的,透過更多的理性討論,我們才會理解什麼是性。以前面提到的片子而言,我們應對同志遊行中各別團體提出的訴求感到好奇,嘗試了解為何他們提出那些口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不也應該欣賞這些勇於說出骯髒、污穢詞語的人們嗎?他們正是為自己的性實踐發聲,勇於面對「道德」、「傳統」的責難。當我們了解得越多,更能理解我們的差異在哪裡,什麼樣的偏見壓迫了他們。


性與人生息息相關,所以我們需要正面討論的空間,發聲的勇氣。透過理性討論,我們可以一步步地理解什麼樣的性會被壓迫、怎麼被壓迫。透過有意圖剪接的影片、片面的鏡頭,不僅鞏固社會對性的恐懼,也無法真正認識性解放、多元成家的議題。性別觀點已逐漸走向自由、理性、開放及尊重,我們不應倒退,反而更應去除性的污名。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支持多元成家,拒絕歧視偏見


近數日多元成家草案再度引起熱烈討論,那是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伴侶盟)推出的民法修正草案。這份草案分成三個部分——婚姻平權、伴侶制度、家屬制度。婚姻平權是修改民法中的部分文字,讓婚姻不會局限在男女之間。後兩者對一般人來說比較陌生,伴侶制度是讓好友、情侶在結婚以外的一個選擇,彈性分配生活上的各個細節。而家屬制度則是擴大「家」的意義,讓沒有血緣的成員也可以成家。社會大眾願意討論同性婚姻或多元成家的議題是好事,然而卻有不少民眾甚至是教授發表歧視的言論,傷害了同志族群。

115日的《有話好說》節目中,靜宜大學的柯志明教授指稱兔唇、肢體不健全、同性戀者都是不自然的。對於上述的歧視言論,我們感到非常遺憾。我們可以定義什麼是「自然」,但不能以自然為名歧視任何族群或剝奪任何人的基本權益。無論性別、宗教、種族、黨派、階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標榜某些族群「不自然」,進而阻止其享有人權,這是明顯的歧視。社會是由各種各樣的人所組成,我們要學習看見彼此的差異,並尊重各別族群的權利。尊重不是隨口說說,而是認真地去理解差異,避免不必要的偏見。身為一位在學術領域上有影響力的教授,更應避免發表歧視言論。柯教授不當的言論除了傷害同志族群,也傷害了兔唇、身障人士。我們希望柯教授能針對其言論做出說明與致歉。

我們支持多元成家,讓「家」能夠有更多元的樣貌,不同性傾向、不同需求的人都能享有更多權益。也許草案中有模糊地帶,但我們希望大家能保持理性,依據草案原文討論,勿輕易相信部分團體捏造、抹黑多元成家的二手資訊。我們享有言論自由,但言論自由並非建立在污衊、歧視、偏見的根基上。


元智大學性別基地社
2013.11.12